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肿瘤放疗科,有一位身影活跃在精准医疗前沿,他就是广州新华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16届校友、现任肿瘤放疗科技术组副组长的房建南。从校园里的求知者到临床一线的技术骨干,房建南的成长轨迹,正是学院“医工融合、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缩影,也彰显了学院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卓越成效。

2012年,房建南踏入广州新华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大门,开启了与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不解之缘。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肿瘤放射治疗学、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等核心课程,构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学院搭建的优质实践平台,更让他得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完成实习与毕业设计,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为职业发展筑牢根基。2016年毕业后,房建南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入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近十年来,他始终践行母校“博学、笃行、正心、自强”的校训,深耕肿瘤精准放射治疗领域,不仅多次在学术会议分享成果,发表多篇专业论文,还斩获多项相关专利,成长为行业内的青年才俊。

房建南的脱颖而出,离不开学院全方位的育人支撑。自2009年建院以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始终以“重实践、创未来”为导向,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组建了由中山大学及各大附属医院专家构成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将临床前沿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医工融合”的魅力;开设的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两大广东省特色专业,以及医学仪器、医学影像技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三个专业方向,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同时,学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及医疗器械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每年为学生提供大量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机会,这也是房建南等校友能快速适应临床岗位的关键所在。
不仅如此,学院还积极营造“以赛促学、以创促教”的氛围,搭建“医教-科教-赛教”融合平台。在这里,学生们在各类竞赛中突破自我——曾有团队在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斩获二等奖,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省级立项,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得到充分锻炼。
卓越的育人模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数据显示,学院2013-2024届毕业生中,超八成迅速就业,超九成选择留在广东服务地方发展,2013届、2014届等多届毕业生省内就业率达100%。毕业生主要流向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领域,超九成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专业对口度高;93.8%的毕业生对当前就业状况表示满意,就业质量及市场认可度持续保持在领先水平。来自用人单位的反馈同样令人瞩目,94.74%的用人单位表示愿意继续招聘我院毕业生,并且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除外)的满意度均达到了100%。
如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已成为广东医疗器械和医疗卫生领域人才培养的关键基地,其培养的优秀学子广泛分布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院以及医疗器械企业等重要单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肿瘤放疗科目前有12名我院毕业生在岗工作。
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以“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健康中国建设输送更多“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医工领域人才,让更多像房建南一样的校友,在守护人民健康的道路上绽放光彩。

供稿: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文字:罗万玲、房建南
图片:房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