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风采:在实践中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运转与重要性(2010级 胡嘉宇)

作者: | 发布时间:2014-05-13 19:09:57

2010级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仪器) 胡嘉宇

实习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设备科、放射科

\

医院实习的这三周对我的感官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冲击:我见过出生20天的婴儿躺在CT床上,也见过91岁高龄的老人做盆骨扫描,更见到了他们家属脸上的疲惫与不安。我也意识到我只是一个最普通的个体,力量非常的有限,但是我如果能做好医疗系统这庞然大物中哪怕最小的一个齿轮,我也就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次专业见习,我十分幸运的被安排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科教科的老师将我们安排在了设备科医工组和放射科这两个科室见习。

设备科,维护生物医学工程运转的工具

设备科是一个面向全院的科室,所以工作内容并不是单一不变的,往往一天要与医院若干科室打交道,哪个科室有报修需求便前往解决问题。经过阅读设备科的工作流程,了解到大致的工作模式如下:

1. 接保修电话。

2. 确认片区,片区工程师前往维修。

3. 确认能否现场解决,可行则维修完毕后填写工作单,维修资料录入存单并进行后期统计分析。

4. 如若不能现场解决,则向科室说明下一步维修方案,修复设备,登记是否产生维修费用,填写工作单,维修资料录入存单并进行后期统计分析。

可见设备科如同一部精密运行的设备,按部就班的完成每一项工作,需要多方的协调配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在设备科的见习过程中,我先后去过CT室、新生儿科、超声科等科室学习维修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并且有不少难得的机会协助安装,维修设备,其中当属在CT室装新CT的过程最为印象深刻。

五院新装的CT是一部双源CT,型号为: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是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全广东现阶段只有5部,据工程师介绍双源CT在做心脏扫描的时候有非常好的效果。西门子公司出产的CT有两大卖点,其一为磁悬浮技术,另外一个则为世界上最小球管。总而言之,能观摩到这部CT的整个安装过程是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

第一天基本上都在做拆箱工作。不同于普通物品拆箱,医疗仪器拆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特别是CT这种大型设备。因为设备本身的易损性、质量巨大等原因,装箱的过程使用了十分多的零部件,所以拆箱工程中就需要相应的运用到不同的拆箱工具:各种型号的螺丝刀、六角匙必不可少,甚至在搬运机架的时候还使用了液压泵式的滑轮。所以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才把所有部件运送到CT室,并完成拆箱工作。

第二天的第一个工作是检测机架整体是否水平,类似CT这种大型精密设备稍微有一点不平衡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工作的失误,所以调整水平也是一个精细的工作。接下来便是拆卸固定螺栓。CT本身的内部结构是一个大型的滑环,所以在运输工程中为了确保安全,必须装上固定螺栓,防止滑环转动。在拆螺栓的工程中工程师反复强调细心与耐心这点,这两点也是贯穿整个装机过程的必要条件。

接下来两天时间都在进行接线装管工作,这也是整个装机过程中最繁琐且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我自己粗略地观察了一下,各种管线累加起来大概有17条之多,其中有水冷管、球管高压电缆、设备电源线、光纤、网线等。水暖管要接到水冷控制机箱,再接到水冷外机,各种电缆则分别接到主电机箱与副电机箱……整个接线接管过程我们几个实习生都在帮忙打下手,能再装CT的过程中动手操作,用千载难逢来形容也不为过。周五和周六则搭好了控制台,装好了云处理器,安装与调整CT扫描床。封装好机架后便简单的做了个水模。

最后几天基本上都在装附带的系统软件,装软件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是一个非常严苛漫长的过程。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对工程师这个职业的看法有了不小的改观,更深的认识。工程师并不是拿着图纸看看划划,大手一挥下达指令这般简单的工作。装机过程是一个十分劳累的工作,加班加点不用说,对工程师本身素质要求十分之高。统筹规划,各种装机细节的繁琐程度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工程师反复和我们强调三个重点:细心、耐心、注意安全。保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工作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学习的过程还十分的漫长。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在最后几天的装机过程中,工程师出了一点小失误,导致整个进展的延后。装系统过程中,有一个软件包没安装上,反复试了好几次都不行,最后工程师决定重装系统。结果重装系统后发觉球管曝光不了,前前后后耽误了不少时间。后来打电话问了技术顾问,得到的答复是那个软件包已经出现过几次装不上的情况,重新装系统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可以看出严谨慎重确实是做工程师必备的素质,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注意考虑,评估风险,否则往往会有事倍功半的后果。

除了装CT之外,另外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工作是和郑东老师去检修B超。九号那天超声科有一台彩超启动不了,便和郑老师前往超声科。起初一看到机器开不了机我就在想该从哪里下手?这是一个棘手的事情。后来通过郑东老师的指导大概了解了修机的思路。有些机器是配有简单的维修指示文档的,通过观察各个发光二极管的闪亮灭情况,再对照指示文档,能初步的摸索出检测的顺序。再逐步通过检索关键词,层层递进,最终大致判断出故障的原因。结合下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觉得要是由我来操作的话,一定是会出现没头苍蝇随便探测的情形,故障能否检测得出完全是碰运气。可以看出工程师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工作,每一步工作都有它的必然性,碰运气检测成功的概率非常的低,必须按部就班,理清维修的思路,才可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看出,工程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十分的重要,而工作经验在课堂上又是摄取不到的。所以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多和老师学习,增强动手能力。

放射科,体现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的实例

之后,我们轮转到放射科进行最后阶段的学习。放射科大致分成三个部分:CT室、DR室、介入室。每个小科室我们又分别待了1到2天,对放射科的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我第一天是被安排在介入室。何为介入室?其实就是利用X光技术进行穿刺、安装心脏起搏器等介入式手术。介入室的X光设备是一台C型臂式的X光设备。医生通过显示屏可以观察到介入器材在人体内的位置走向,从而更为便捷的完成整个手术流程。而CT与DR则同样都为X射线成像设备,通过拍片,再由影像科的医生诊断,确诊病症。在这两个部门的学习工程中,我主要是根据扫描的不同部位,对病人进行适当的摆位,并大致了解操控台是如何使用的。因为CT是横躺式检查,所以我还有机会调控CT床的方位、角度等与扫描相关的工作。虽然在放射科的实习周期非常的短,但却学习了不少的知识。

如何为生物医学工程贡献一份力量

为期三周的实习过程确实很短,但是所学到的内容却非常的丰富,显然是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通过这次实习,我参与到了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巩固与理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不仅对将来从业的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与思考,更重要的是加深了我对生物医学工程的热爱。撇除专业上的认知,医院实习的这三周对我的感官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冲击:我见过出生20天的婴儿躺在CT床上,也见过91岁高龄的老人做盆骨扫描,更见到了他们家属脸上的疲惫与不安。我也意识到我只是一个最普通的个体,力量非常的有限,但是我如果能做好医疗系统这庞然大物中哪怕最小的一个齿轮,我也就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加把劲学好专业知识,并把它应用于实际,为生物医学工程在医疗保健系统中贡献一份力量。

 办公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19号(510520)

 联系电话:

020-3720685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